新加坡冀務實推進氣候談判,為各國搭建協商橋樑
(114/11/07 11:33:31)

新加坡兩名青年氣候協商代表將赴「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」,務實推進氣候談判,為各國搭建協商橋樑

一、    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(2025)年11月6日報導指出,「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」(簡稱COP30)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舉行。屆時,新加坡國家氣候變遷秘書處的兩名青年氣候協商代表黃少華(31歲)及張恩琳(29歲)將與會。

二、    上述報導表示,氣候協商未必能以各方皆滿意的結果收場,惟在地緣政治日益不穩定的格局中,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協商皆進一步彌合分歧,推動人類往正確方向前進,縱使速度不如預期。一場理想的協商,是當各方做出妥協,雖無人完全滿意,但達成共識,此凸顯各方為了共同利益,各退一步。

三、    2024年,已開發國家在「COP29」確立將融資目標提高至3,000億美元,惟發展中國家抨擊目標不夠宏偉,且在閉幕會議上表達不滿。全球環境協商進度本就緩慢,越發緊張的政治局勢對推進氣候行動更是雪上加霜,輿論因此質疑現有的多邊主義機制是否仍合宜。

四、    黃少華協商代表表示,每個國家皆有各自想推進的利益,立場不盡相同,甚至相互牴觸。但聯合國多邊協定仍發揮關鍵作用,尤其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,有賴各國團結一致方能解決,而聯合國提供使各國的聲音被聽見的平臺。在此多邊舞臺上,張恩琳協商代表認為,新加坡扮演著橋樑的角色,尤其受委主持協商工作時,更要藉助對不同國家的國情與立場的深刻理解,促進建設性協商,爭取最佳結果。

五、    黃少華協商代表指出,人類可以非常理想主義,但要取得實質進展,須加入務實觀點。例如,主管碳交易市場機制的「巴黎協定第六條」,由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(MSE)部長傅海燕及紐西蘭氣候變遷部長兼稅務部長Simon Watts在「COP29」上,共同主持該條文的「部長級磋商會議」。新加坡將務實的聲音帶至協商桌上,使「巴黎協定第六條」歷經九年磋商,在「COP29」達成結論。

六、    碳交易市場的協商工作目前雖告一段落,黃少華協商代表將在「COP30」持續推動碳市場執行協定的討論及落實;同時,推廣「發展碳市場聯盟」(The Coalition to Grow Carbon Markets),鼓勵更多國家加入該聯盟。

七、    上述聯盟是首個由政府主導的碳市場聯盟,新加坡氣候行動大使孟文能是聯合主席之一。該聯盟於2025年11月4日發布一套明確的共同原則,指導企業自願使用高度可靠的碳信用,確保各司法管轄區的做法一致。新加坡盼各國採取更多氣候行動,但任何國家皆不能干涉他國事務,並鼓勵更多國家提出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。國家自定貢獻須每五年更新一次,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原本期限是2025年2月,然而,截至11月4日,僅68個國家更新承諾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